供港生鮮落戶北京 與香港食品“同線、同標、同質”
發布時間:
2016-07-06
供港生鮮回歸,意味著消費者權益的回歸,意味著北京居民可以首先與國際、香港接軌。
7月1日,供港生鮮全國首店率先落戶北京,在經過54年漫長等待后,正式進入內地銷售市場。
目前,全國首店囊括蔬果、肉禽、糧油等二十多個品類的近500種產品,基本可一站式滿足家庭所需。首都市民可在家門口購買到供港生鮮產品。
首家供港生鮮店落戶北京
商務部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許京表示,這樣的選擇有雙重意義。首先是以這樣的回歸向黨95歲生日獻禮;其次是19年前,香港主權回歸祖國,19年以后的今天,供港生鮮回歸內地市場,這意味著消費者權益的回歸,意味著北京居民可以首先與國際接軌,與香港接軌。
“我們從八幾年開始就做湖南省第一家供港的豬肉企業,20多年來我們從生豬到豬肉分割,到儲備肉,到我們的中式研制品,我們一直是跟著供港的發展一路走過來,如今又回歸到了北京,我們很興奮。”三旺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勁松說。
1962年,在周恩來總理親切關懷下,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(現商務部)和鐵道部為適應供應港澳鮮活商品“優質、適量、均衡、應時”的要求,共同開創了編號為751、753及755(現分別改為82751、82753、82755次)的三趟快車,分別自上海、鄭州、武漢三地始發,每日滿載供港鮮活商品,經深圳運抵香港,成就了一個時代的傳奇。
2015年9月23日,供港生鮮召開新聞發布會,會上宣布在足額保障香港市場的前提下,2016年將有200億元供港生鮮產品投放國內市場,而且投放的國內市場僅僅開放一部分,只有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及長三角、珠三角的60萬居民能夠開始享用。這一消息引發了兩種不同的聲音,香港消費者擔心無法給他們供給充足的貨源,國內老百姓擔心是將香港檢測不過關的貨源轉銷內地。
早在2014年,李克強總理在視察質檢工作時提出要求,促進出口企業在同一生產線、按相同的標準生產內銷和外銷產品,使供應國內市場和供應國際市場的產品達到相同的質量水準,即“同線同標同質”。
如何保證產品繼續按照同樣的標準,同樣的質量供銷內地,是否需要通過擴大產量,來保障內地居民的需求呢。
“香港居民無須擔心斷購,我們想強調的是富余的產能。”許京強調說。以生豬為例,內地最高峰供港時是310萬頭,但近年來一直維持在120萬頭,也就是說,將近200萬頭的生豬養殖能力是富余的,并不是說剩下賣不掉香港以后賣給內地,這是有嚴格區別的。“我們內地與供港唯一的區別就是出廠后一個是去往香港,一個是去往內地”。
福建光陽蛋業有限公司董事余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,他們現在正在福建省建全國最大的蛋養殖小區,目前可以給全國很多家高標準的超市供應蛋類產品,供給北京更是沒有任何問題。
5個9的品質保證
54年過去了,供港生鮮一直以“99.999%”的抽檢合格率揚名世界,首店落戶北京,這一切將在北京延續。
而供港生鮮的回歸,能夠使中國優質的生鮮產品更多進入中國內地市場,通過供港生鮮,真正實現內地生鮮市場的品質升級。以供港雞為例,為追求更好的口感,供港雞養殖時間必須在90天以上,甚至能達到150天,而普通雞養殖時間為45天。為保障口感,供港雞必須“保持身材”,體重只能在1.2-1.5公斤才能被選中。
供港豬對體重也有明確要求,按照國內出入境檢疫檢驗局的標準,必須保證在90-100公斤間而且肥肉的部分不能超過2公分。“如果與標準不符,企業將會被拉進“黑名單”,以后很長一段時期內都沒法出口,企業將面臨生存的巨大壓力。”三旺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勁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。
供港品質產品進入內地市場,為保障“好孩子不變壞”,企業仍要以同樣品質生產,項目成立由專家、消費者、媒體、檢測機構四類人群組成監管委員會,通過“雙隨機”即人員隨機、地點隨機,突擊查看供港企業生產情況。
“下一階段,供港生鮮全國首店將進行供港企業進京“打擂”活動,四家供港雞蛋企業將接受北京消費者的檢驗,也歡迎您更多同類企業前來挑戰,最終北京百姓最喜歡的雞蛋產品將持續面向北京市民供應。”許京說。
為讓全國更多地區消費者享受到高品質供港生鮮,未來項目將以點帶面,實現區域發展布局,2016年10月1日前,以北京、廣東等地為主線,達成對一線城市的重點銷售;2017年完成全國50個主要城市的網絡覆蓋,讓更多的城市消費者受益。
新聞出處:21世紀經濟報道 張夢潔 ,何長涓 北京報道
在開拓市場方面“三旺實業”一貫秉承以市場為導向,以質量求生存、創新為根,服務為本為經營理念,以客戶共贏為目的。完善信譽和售后服務體系,贏得市場和利益的雙豐收。